「铁血武工队传奇青木版本」铁血武工队传奇青木组长

时间:2022-07-22 19:13:15来源:皮皮怪游戏解说 阅读:297

导读:铁血武工队传奇青木版本,铁血武工队传奇青木组长今天我们来聊聊铁血武工队传奇青木版本,以下2个关于铁血武工队传奇青木组长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相关信息。在鲁东丘陵利用游击战拖住盟军,直到援军赶到。为此,山东日军进行了大当量的山间徒步行军训练。

铁血武工队传奇青木版本,铁血武工队传奇青木组长

今天我们来聊聊铁血武工队传奇青木版本,以下2个关于铁血武工队传奇青木组长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相关信息。

铁血武工队传奇青木版本

1940年9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8支队团以上干部合影

1944年中后,日军在太平洋上节节败退,其内部有一种观点认为盟军可能选择山东地区登陆,对中国大陆进行突然袭击,和中国军队东西夹击,歼灭日军中国派遣军的有生力量。

盟军如果登陆,本来就兵力不足的日军大概很难在山东维持一条完整的防线。怎样应付盟军的攻击,日军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游击战!

在鲁东丘陵利用游击战拖住盟军,直到援军赶到。

可惜,日军中懂得游击战的人太少了,怎么开展游击战呢?鬼子一筹莫展。

对了,八路是游击战的祖宗啊……

实际上,日军这个想法有些超前,盟军直到1945年,才考虑到类似的作战计划。可惜,一直到抗战结束,也没有来得及实施。

但是,山东日军的确按照这个思路开始认真准备。

怎么准备呢?修防御工事是一条,日军在烟台为了修建防御工事,扫清射界,将沿海山上的葡萄藤全部砍光。当时烟台的葡萄十分特别,成熟时最大的如同鸡蛋,且品质特别适合酿酒。这次葡萄浩劫,使烟台葡萄酒从此很长时间有名无实。

话说鬼子让山东八路整惨了,最后忽然思想上冒出了火花——八路整我,我不能用八路的招整美国人吗?这游击战我们头疼,不见得美国人不头疼啊。

事实上,日军这个思路还是挺靠谱的。朝鲜战争中,美军就被志愿军八路式的游击战折腾得晕头转向。

于是,日军决定——为了防御盟军登陆山东,我们要学习游击战,老师呢?就是八路。

「铁血武工队传奇青木版本」铁血武工队传奇青木组长

要说鬼子够虚心的,在战争中能够迅速认识到对手的优秀之处,并有学习的决心,这一点真值得我们学习。“明治维新”应该说日本人就是这么学出来的,学的把老师都给打了。

但是,向八路学习游击战和明治维新显然不同,不能真找个八路来教吧。一来八路大概不肯教,二来八路狡猾,教着教着把“皇军”带进伏击圈去怎么办?青木所在的独立大队就受命在作战中注意收集八路军的相关刊物、资料文献等物,由师团组织分析,并开始在日军中根据八路军的作战特点进行相应的训练。

要说还是有些效果的。比如,日军总结,进行游击战,最好的战场是山区,要准备放弃城市,撤进山区和盟军周旋。为此,山东日军进行了大当量的山间徒步行军训练。因为华北日军从开战以来一直有对汽车公路依赖的毛病,如果真打游击战,这肯定不行,要学习八路翻山越岭的本事,所谓“土八路瞎胡闹一身虱子两脚泡”,鬼子也学了个七七八八。1944年末,增援文登作战中日军不用汽车,用徒步行军长途奔袭,避开了八路对公路的封锁,已经有了点儿徒弟打师傅的影子。

但是,日军学习八路军的游击战法,总的来说还是失败的。最要命的一点,游击战要求游击队融入到人民之中,如同鱼入大海,鬼子在中国老百姓中鱼入大海?那怎么可能,怕不等入就变成烤鱼了。

这一点,日军59师团师团长藤田在他的中写得很清楚,说明他还是有认识的。

日军的问题在于中国的土地上根本不具备它进行游击战的条件。所以,日本人虽然很会学习,而且很努力的学习,向八路学游击战,却是雷声大雨点儿小,没有什么实质的进展。

不过日军进行了很大努力试图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确实认识到了八路军能够隐入人海无踪影的优点。

为什么前文提到文登呢?因为在描写山东抗日英雄赛时礼的纪实文学《解放文登——伏击战》一文中,有一段八路和日军周旋的过程,正好和青山所写的内容若契若合,只不过没意识到鬼子这样做是在学八路。我认为他们所说的是同一次战斗,因为这种事情实在太巧了。

原文怎样写的呢?

我伏击部队严阵以待,大家都翘首远望,注视着视野尽头的公路,争取头一个发现敌人。

好,来了,几个黑点慢慢转过山脚,走走停停,越走越近。

再仔细一看,大家却泄了气:几个人破衣烂衫,肩背粪篓,手拿铁锨,分明是早起出来拾粪的老乡嘛。

那年代没有化肥这一说。农村都是积有机肥。农民经常大早晨背个粪篓子出来拾粪,在胶东农村很常见。

赛时礼

老赛却从这个很常见里看出了不常见:拾粪都是沿着大路拾,来往的骡车、马车、驴车留下的粪蛋沿着公路拣就是了。蹊跷的是这几个人怎么跑到公路两边的田野里去拾粪?农民拾粪从来都是低着头看着马路一路走下去,而这几个人却边走边东张西望。等人再走近点,老赛忽然明白了这几个人哪里不对劲:

头上包着白毛巾!

在陕北、晋中等地,黄土高原上风一刮,弄一头黄土难洗。农民们总是在脑袋上包条白羊肚毛巾。华北平原上是什么情况不清楚,不过看电影《地道战》好像也有白头巾,只是包法和陕北不同。可是在胶东半岛这里,农民在脑袋上裹手巾,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见。

这几个不伦不类的根本就是鬼子的侦察队!

青木所说的,正是这个白毛巾!如果没有弄错的话,这几个白毛巾里面,有一个就是青木的老乡,日军二等兵山下户一。文登失守以后,山下随同撤退的鬼子败退到威海,到医院看望过青木。青木在出发增援文登的作战中中了埋伏,全小队人员除了他一个人以外全部阵亡,不过他也挂了点儿彩。山下则得了伤寒。战后两个人都回了日本,这次作战的前后经过,就是山下讲给他的。

青木怎么会写这个战例呢?他是日军战史专家,专攻后勤,《陆军铁帽物语》主要的内容也是讲日军服装、随身装具的优缺点。这里的白毛巾,青木把他归到了日军特殊的被服里面,所以得到了介绍。按照青木的说法,这副打扮出来打仗的山东鬼子,只此一例,后面还有相当长的一个背景故事。

话说山下所在的日军守备队守卫山东某城(根据有关文献,应该是文登县城),也响应号召大学八路准备打美国人——当然,也打八路。其中一条就是为了融入当地,学习八路军组织便衣队,扮装中国人。为此,日军组成了便衣侦察队。山东的八路经常便衣活动,让日军防不胜防,日军对这一点印象很深。

也不是人人都改便衣。中国人和日本人那时候长相差别不大,外观区别不小——中国人普遍瘦而高,日本人普遍矮而壮。动作习惯也大不一样,中国人喜欢往地下蹲,日本人喜欢弯腰鞠躬。便衣队要求很高,个儿太矮的不要、镶金牙的不要、肚子大的不要、脑子傻的不要……反正是一通挑选,山下和其他二十几名聪明伶俐的日军入选。

日本人办事认真是个优点,便衣队弄了两个汉奸当教练,封闭训练,举止神态都要学中国人,特别是便衣队内部不允许说日本话。

俩汉奸都是当地人,一个叫杨建康,一个叫冯德平(都是音译),平时对日军极为恭顺,日本兵都说他们是“皇军的朋友”,教起鬼子来非常用心。不久,日军就认为侦察队可以出动了。

于是,侦察队就出动参加,准备偷袭附近的八路军。

没想到第一仗就被“土八路”给打了埋伏,侦察队轻易被识破,二死一伤。

日军马上彻查原因,检查下来啼笑皆非。

原来,日军为这些便衣队员配的服装都是从城门口当地老百姓那里卡来的,五花八门,穿上活像山东农民,但是,却给每一个日本兵配了一顶统一的瓜皮帽!

于是,出去侦察,八路就看见一群衣衫褴褛的农民,拾粪而来,人人头顶一崭新的瓜皮小帽。

捡粪的还买得起瓜皮帽?

如此怪异的一伙人,你要是八路军指挥员看见什么反应?——人妖啊,打!

气急败坏的鬼子下来查——谁的主意?——师团部的命令。

原来,鬼子虽然善于学习,却也有食古不化的一面。日军的条令里面有一条规定——现役军人出军营必须戴帽穿鞋,不可光头赤足,违者送军事法庭。

虽然是便衣队,日军师团部认为他们毕竟还是正规军人,必须遵守条令。

怎么办?当然不能戴着日军的军帽出去了,上头让他们自己解决,作后勤的鬼子脑子一短路,就给每个便衣队买了顶瓜皮帽……

鬼子便衣队长和俩汉奸一商量。汉奸说这瓜皮帽都一样当然不行,另外这也不是乡下人的打扮。鬼子说对,得,瓜皮帽不能戴了。

正在这时,守备队的鬼子奉命派部队出城,打通到威海的交通,为撤退做准备,侦察队又必须出动。

其实,我看过日军在豫湘桂作战中出动的便衣队照片,也不是都戴着帽子(也有戴瓜皮帽的)。可见对军令的理解日军各部队有不同的看法,而山东的日军,显然是比较“严格”的。

按照青木的记述,驻文登的鬼子头儿是一个非常遵守条令的家伙,脑袋像榆木疙瘩,说你不戴瓜皮帽可以,但是脑袋上必须戴点儿东西才行。比如……这鬼子头大概是从山西调来的,说,比如像中国农民那样,围条白毛巾。山西农民头戴白毛巾,可胶东农民从来不是这个打扮啊,他怎么不出去瞧瞧山东农民的打扮?废话,城里瞧得见捡粪的农民吗。城外?我要能随便出城我还用得着便衣队吗?

于是,就出现了《解放文登——伏击战》描述的那怪异一幕。

毛巾,是鬼子便衣队长让汉奸杨建康(音)找来的。他是本地人,很容易弄到了许多中国的毛巾,颜色不太一样,质地也不一样,倒是很适合便衣队用,这样可以避免太统一。

结果是照样被识破。鬼子郁闷啊。

当然,鬼子也想不到,山西农民和山东农民在习惯上有那么大的不同。

正是因为用白毛巾缠头,是这里鬼子独家发明,估计青木和山下所说的战例,大概是同一件事,山下所在的那个城,应该就是文登。

但是事情还没有到结尾。更想不到的是几天以后,便衣队活着回来的鬼子纷纷病倒,高烧吐泻无一幸免。军医检查后说是伤寒。伤寒?!好端端的怎么会闹伤寒?日军便衣队长脑筋一转,就想起那批白毛巾来了。

化验结果,那些白毛巾都带有大量的伤寒菌,显然都是伤寒病人使用过的!

再找“皇军的朋友”汉奸杨建康,早已踪影皆无,连家眷都没了。

火上浇油的日本兵,一怒之下把另一个汉奸冯德平拉出去枪毙。

作者:萨苏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李婷

*摘自山东画报出版社《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中揭秘中国抗战》

铁血武工队传奇青木组长

二战期间,苏德战场的胜负关乎世界命运。

德国胜了,吃下苏联的德国将成为超级庞然大物,再也无人能敌。

而德国败了,反法西斯战斗也将基本胜利。

1941年6月22月,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500万德军从欧洲方向突袭苏联,利用闪电战几个月内就打残了苏联数百万正规军,灭亡苏联好像指日可待。

但最终,德国失败了。

很多人研究二战历史的时候都会提出一个问题,在苏联最危险的时候,为什么日本不从亚洲方向大规模进攻苏联,这可是进攻苏联的最佳良机。

本来苏联就剩一口气了,日本再来个东西夹击,苏联必定完蛋啊。

一旦苏联完了,德国缓过气后消化了苏联的领土,还有谁能挡轴心国?

但事实上,直到德国灭亡,日本关东军都老老实实呆在东北没有动,最后在1945年被缓过劲的苏联给一口气吞了。

不是说日德同盟么?德军和苏联血战的时候日本就在旁边看戏?最后导致自己孤军奋战?

因为1941年4月13日,日本刚和苏联签署了《日苏中立条约》,在条约生效后的庆功宴会上,斯大林高呼“我们都是亚洲人”。

该条约明确了日苏互不侵犯且在对方与第三国交战时保持中立,日本若是进攻苏联,那就是毁约。

国家争霸,生死存亡之刻,日本人居然会拘泥于条约?把苏联灭了,苏联人还会追究你毁约的责任么?

这话倒是有道理,关键日本没必要冒风险去帮德国啊。

1936年,德国和日本签署了《德日反共协定》,约定联合反苏。

1939年5月,因为边界冲突,日军和苏军在诺门坎打生打死,双方打成平手,都有增兵的意图。

但1939年8月23日,为解除两线作战的隐患,德国和苏联突然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事先完全没有和日本通气,直接把日本搞蒙了。

这简直就是对日本的背叛,平沼内阁因此被迫下台,正在商谈的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搁浅。

德国和苏联签署合约后,日本也匆匆和苏联谈和了,诺门坎之战没法打了。

把欧洲大陆搞定后,德国转头就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日本敢跟么?

这样反复无常的国家承诺的话,真的可信么?

德国在刚占据大量土地且和英国作战的情况下,居然敢入侵苏联,直接两线作战。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德国人压根就没有把苏联人看在眼里,觉得苏联就是一个破房子,一踹就倒。

德国人看不起苏联的斯拉夫人,而苏联人在诺门坎和日本人打个平手,这让德国怎么看日本人?

一旦苏联灭亡,德国和日本的领土接壤,对日本来说真的是好事么?谁敢保证德国不会翻脸灭了日本?

所谓德日联盟,本来就是互相利用而已,双方在整个二战期间都没有过什么战术配合和战略配合,都是各自为战。

当然,如果日本人有足够的底气,强占苏联一片领土,先吃一块肉下来,后面就算和德国硬刚都不怕,也行。

问题是,日本没有这个底气。

日本的国力,实在太弱。

在诺门坎战斗之前,日军大本营乐观的估计1个日本兵可以抵得上3个苏联兵,在模拟战局的时候都是按照这个比例进行计算的。

打完诺门坎之后,接近1比1的战损事实让狂热的大本营冷静了下来,把日苏士兵的战斗力按1比1进行了对比,如果要取得较大战果,参谋们认为集中2倍于苏军的机动兵力,才算保险。

这么对比没啥毛病,但等到实战的时候,问题很大。

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之后,日本人不傻,第一时间发现这是进攻苏联,解除日本北方军事压力的天赐良机。

刚签署了《日苏中立条约》?

条约算毛线,日本人毁个约算大事吗?

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当天,日军大本营就提出了北上进攻苏联的建议,东西夹击苏联的战略优势谁都看得到。

但日本内部,反对意见非常激烈。

磨蹭到7月2日,日本内阁终于通过了《时局变化下的帝国国策要纲》。

7月7日,“关东军特别大演习”,简称关特演得到了日本天皇的签字授权,这是日本最接近和苏联开战的一刻。

按计划,关特演分为“101动员”,“102动员”和“103动员”阶段。

到8月,“102动员”阶段已经完成,70万日军精锐部队已经进入指定区域,足足16个师团和一堆附属部队枕戈待发。

但最终入侵指令“103动员”,大本营却迟迟不发。

因为日本间谍侦查到哪怕德国已经打的苏联快要崩盘,苏军在远东地区依然保持了大量的兵力。

在莫斯科保卫战最危急的时候,远东地区的苏军也保持在了134万的规模上,远远超过70万日军。

哪怕是在前线和日军直接对峙的苏军兵力,也有60万,除此之外还配置了坦克2700辆,各种飞机3000架,火炮万门,重火力装备远远超过日军。

日本是个海洋国家,海军实力远超陆军,是当时仅次于英美的海军大国,陆军的实力其实很弱。

日军的坦克在欧洲战场上,堪称是土豆坦克,在诺门坎战役时被击毁的日军坦克是这样的。

造这种坦克,是因为这样的小坦克在中国战场完全够用了,反正子弹都打不穿,缺乏重火力的中国军队很难威胁到这样的坦克。

而苏联的坦克,虽然比不过德国的重型坦克,但至少体型是这样的。

仅从炮管的粗细和装甲的厚度,你就知道这两种坦克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当年能在诺门坎打出1比1的交换比,完全是因为地形狭窄,日本步兵的优势得以发挥。

一旦进入大平原地带,日军能被苏军打的满地找牙。

关东军数量仅仅只有70万,对抗134万苏联远东军,根本就没有胜算。

想迅速打赢苏联,按1比2计算,日本必须再调兵200万以上,这等于完全放弃中国战场,还要把国内部队也调来。

而且,即便日本赌上国运,牺牲一切,出全力消灭了百万苏军,有意义吗?

从二战的结果看,真没意义。

整个二战期间,美国死亡40万左右,其中26万死于德军,12万死于日军。

英国死亡60万左右,其中47万死于德军,13万死于日军。

法国死亡21万左右,基本全部死于德军。

对于这些国家来说,100万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数字了。

日本死亡200万,其中死于中国战场44万,死于苏军8.5万,死于美军127万,其余死于其他战场。

德国死亡450万,其中380万死于苏军。

对于这些国家来说,100万也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了。

但苏联,死亡2200~2700万,其中正规军870万,1400~1800万是游击队、民兵以及平民等。

仅以正规军计算,苏联死亡的870万人,865万死于德军。

而在诺门坎战役中,苏军仅仅只死了几千人而已,在苏德战场上这甚至都称不上是一场战役。

多死100万少死100万,对苏军来说确实有影响,但绝不是致命的影响。

而要打赢这100万苏军,需要日本倾全国之力,且牺牲一切。

冒这么大风险,牺牲那么大,日本能获得什么呢?

西伯利亚的一片荒原而已。

几个出海口对苏联来说挺重要,但对日本来说不重要。

而当时日本的战略资源之少,已经低到了可怕的地步。

全力动员,给关东军集中的战略物资,也只有3个月的粮食和5个月的汽油,打完就没了。

134万苏军只需要拖上一拖,冬天就能把这70万关东军全部冻死。

日本的战略形势之差还不止如此。

1941年6月24日,德国入侵苏联的第三天,美国总统罗斯福说:“美国打算向俄国提供一切可能提供的援助。”

1941年8月1日,关特演102动员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美国宣布对日本禁运,中断贸易。

当时日本军事原料的60%都依赖进口,其中包括75%的铁矿石,60%的铜,84%的铅和锡,89%的铁矾土,90%的石油以及全部的橡胶,这些都来自于英美。

一旦英美对日禁运,这还打什么仗,打苏联不是找死么。

连汽油都没有,难道日军要骑自行车突袭西伯利亚?

骑着自行车的百万日军和苏联坦克对决,那场面想想就喜感。

没办法,北进方案不需要考虑了,根本就没有打苏联的可能性,日本已经没得选了,只能选南进方案,先打东南亚,获取石油和橡胶资源。

不是不想打苏联,是真没法打。

至于已经调动的关东军,就呆在日苏边境耗着就可以了,拖住100万苏军也算支援德国了。

1941年8月9号,日本陆军下发了新版《帝国陆军作战纲要》,决定停止在近期内对苏联的进攻,而在伪满洲国的16个师团原地不动,转攻为守,静待苏德战场的进一步变化。

1941年12月7日,战略资源,特别是石油已经见底的日本海军,孤注一掷发动珍珠港战役,陆军则出动40万人占领东南亚。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日本在海上被美国打垮了,德国在陆地被苏联打垮了。

夹击苏联,在整个二战期间日德同盟最接近联合作战的一次机会,到最后两国灭亡都没有实施,完全是各打各的。

在二战期间,日本有很多想法,看起来也都对日本挺有利的,但这些想法最终都没有变成现实。

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是日本的资源太少,国力太弱。

表面上看,日本是一个工业国,但这是针对中国这种落后农业国而言的。

对于英美苏等发达工业国而言,日本的工业体系只是刚刚成型而已,而且严重缺少资源。

这些资源虽然名叫战略资源,但不值钱,和平年代随便买。

不过到了战争年代,一旦战略资源被断掉,那就不是贵贱的问题了,而是有没有的问题。

德国和日本最终的败亡,都是因为资源不足。

资源不足不重要,这世界上资源不足的国家一大堆,能本国搜集到全部战略资源的国家是极少数。

但德日这种国家,却在资源明显不足的情况下,不仅互相猜忌,还要悍然入侵全世界,侵略一国又一国,弄的自己举世皆敌?

50%军队陷在中国战场难以脱身的前提下,日本还想打苏联,打美国,这到底是哪来的勇气?

这种自寻死路也要不断侵略的国家,说他们是人类公敌,一点问题都没有。

「铁血武工队传奇青木版本」铁血武工队传奇青木组长,今天小编的分享就到这了,一口气写了很多字,中途都没敢休息,怕打断思路,希望小伙伴们能喜欢,你的点赞和收藏是继续写下去的动力哦,感谢你们的支持!